产教融合中心
产教融合中心
2023-09-11 13:21  

学院拟建立“三个产教融合中心”:

1. 建设教育教学与资源中心

结合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校企共同制定清洁能源成套装备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虚拟现实的方式融入企业前沿生产技术和真实案例,打造符合“专精特新”企业岗位需求的清洁能源专业群,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性和适配性。建设方案为:

(1)建设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实训、研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校企数据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并整合校内闲置实训室、实验设备、教学场地资源,集合企业工程实际情况、科研项目资源、生产场地资源,形成双方共享的教育教学、技术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库。资源库主要包括精品课程、教学视频、文本类资源、线上慕课资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动画、微课资源、实操视频、实训资源、社会实践、案例资源。

(2)建设企业、行业标准资源

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中心,发掘科研、培训潜能,并从技能、认证、培训、技术创新四个维度出发,搭建技能训练、职业认证、培训服务、技术创新四类平台,建立健全实训基地对外服务架构和功能。以企业技术标准、行业岗位标准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契合产业真实业务、理实一体化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国家规划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自编特色教材”的教材体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为企业产品研发及技术升级提供人才培养保障。

(3)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将“企业教师+专任教师”相结合。引入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特聘教师,使其参与到专业实际教学工作中;引导高校教师进驻企业工作调研,梳理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构建校企混编团队,讲授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知识。通过双师同堂、双师在线、双师考评,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理念融合到教学中。

教育教学与资源中心虚实结合的数字化计算中心及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预算为345万元,能源电力类教学平台建设预算为205万元,共计550万元。

2. 建设专精特新产教融合虚拟仿真实践与实训中心

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清洁能源成套装备技术专精特新企业生产标准、人才梯队岗位能力要求、工作内容、运营环境为建设标准,通过现有实训平台,建设虚拟仿真企业案例资源库,打造岗证赛课融通实训平台,搭建基于虚拟现实、虚拟仿真技术的VR/AR/虚拟仿真/MR/AI教学、实训室、展示中心,并形成能与硬件环境适配、满足专业教学、解决实训教学“三高三难”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体系。建设方案为:

(1)整合升级现有实体实训中心

本着“能实不虚、虚实互补”的建设理念,整合升级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能动学院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训中心、能量存储与转化实训中心、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实训中心、生物质高效利用实训中心。通过整合与升级,能够开设更多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与利用的实验实训,为虚拟仿真实践与实训中心提供建设资源与保障。现有实训中心包括:

①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训中心

围绕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设计运维,开展风电场、光伏电站运行控制与检测检修实训。实训中心配置光伏系统安装实训控制装置、并网逆变器综合性能测试装置、光伏逆变器实验平台、光伏发电控制器实验平台、新能源发电应用产品创新设计实训系统、2MW风电机组变桨控制系统、风电机组振动监测实验台、风电机组叶桨空气动力综合测试平台、风电机组液压变桨及制动系统实验装置、2MW风电机组主传动链系统、1.5MW风电机组支撑系统定检实验装备。

② 能量存储与转化实训中心

围绕分布式风力发电、屋顶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的合理利用,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电网接入实训。实训中心主要参照真实风电场和屋顶光伏电站,包含了风电机组微缩模型、高逼真度升压站及其设备微缩模型、集电/输电线路模型、风电场地形等比例模型、智慧太阳能建筑、二维追日微型建筑智能支架、光伏电力系统、智能调度储能分级互补高效充电系统、供能系统安全控制设备、储能器件分析设备、智慧综合能源系统管理平台等,该系统还配有功能完善的管理软件及其全套仿真数据,可真实体现数据采集和运行管理过程。通过光、电、数字和微缩风电机组模型动作,真实展示设备运行控制、电能的传输与变换过程、能量储存与转化过程、设备数据采集与管理等内容。该平台系统采用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有机结合、实物微缩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将来自于风电场和屋顶光伏发电及能量储存与转化的知识、经验和真实场景融入到外观、布局、结构、组成、原理、使用、管理和运维、安全等方面的实训。

③ 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实训平台

围绕建筑供热系统等可控负荷进行运行调节,开展清洁能源就地化利用实训,包含了太阳能与电辅热全套洁能供暖设备、两级储能实训装置、三位一体智能调度实训装置、电热联产和空气源热泵实训装置、清洁能源大数据管控实训装置、智能能源管控实训装置、智能调度控制实训设备、光伏发电综合实验装置、风/柴/储多能互补分布能源应用技术实验设备、风电场运/检/维综合实验设备。

④ 生物质高效利用实训平台

围绕生物质发电装备灵活性改造(低负荷稳燃、低负荷污染物控制、热电分离、电热存储耦合四个方面)为基础,开展以电力网络为主干、物理空间分散、集电源侧储能装置、负荷侧储能装置、电-热、电-冷耦合转化元件于一体的“源-网-荷-储”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实训。包含了生物质移动气化装置、垃圾低温热解处理系、固体蓄热蒸汽锅炉、冰蓄冷空调系统。

(2)建设虚拟仿真实践与实训中心

基于实体实训中心资源,建设虚拟仿真技的智慧实训室、虚拟仿真基地云平台和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库,打造跨专业协同实训基地等岗证赛课融通实训平台,营造虚实协同的实训环境,并形成能与硬件环境适配、满足专业教学的清洁能源领域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基于真实产业案例的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助力清洁能源成套装备技术技能与人文修养结合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

建设的主体包括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综合管理平台、光伏电站和风电场VR虚拟仿真系统、清洁能源成套装备生产主要工艺虚拟仿真系统、虚拟检测中心实训系统等清洁能源教学资源。并结合实验教学基本情况,利用学生实验过程大数据分析、流媒体处理技术、虚拟化技术、私有云等技术手段,通过构建清洁能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门户网站、综合管理平台和VR仿真试验系统实现清洁能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统一协同管理,搭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运转高效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管理平台,将实验教学的硬件、各应用系统、实体实验和虚拟实验、实验教学优质资源等进行有效利用和整合,实现学校清洁能源领域实验教学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实训中心计划包括四个区域:

(1)理论与实践教学区

理论与实践教学区主要用于理实一体教学,学生进行理论与实务结合的认知探索阶段学习,通过虚拟现实操作系统进行交互性操作,虚拟场景与现实环境的结合,多方位展示教学内容。

(2)实景体验区

实景体验区主要用于实训实践教学,基于清洁能源行业的实际环境模拟,和虚拟现实结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将专业课程操作流程的真实功能与步骤完全再现出来,虚实结合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

(3)虚拟体验区

虚拟体验区配备40台头戴式一体机,2台桌面式一体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区,可以作为培训的实训室和VR活动项目场所,还可以作为科普基地向社会公众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和虚拟仿真科普教育。

(4)清洁能源科技研发区

清洁能源科技研发区主要为广大师生提供科研服务,运用虚拟现实、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清洁能源专业问题研究。

虚拟仿真实践与实训中心的建成可以为新能源、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多元化用能和节能实践实训教学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低碳零碳校园建设。产教融合虚拟仿真实践与实训中心硬件设备预算为100万元。

3. 建设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创新合作中心

依托虚拟现实相关技术,服务沈阳工程学院及辽宁省清洁能源领域教育资源开发、技术培训。

(1)创建校企“供需”服务平台

基于跨专业实训教学和职业培训的不同特点,兼顾实训课程设计的专业性和兼容性,将实验实训操作与虚拟仿真有机结合,建设清洁能源成套装备技术前沿企业案例的研创资源。引入企业技术工程师技术支持,研究开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同打造高水平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和资源开发团队,优化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方案,改革实训教学体系,创新实训教学模式,科学安排实训教学体系所需课程时长、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等。

(2)建设专精技术培训模式

“分类实训+分级实训”相结合。摒弃“大全”培训模式,构建技术分类、技能分级的实训体系,按照职业认知→职业基本技能→职业核心技能→岗位复合型技能→综合创新能力,构建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体系,五个层级既循序渐进又相互独立,既适合不同专业在校学生的渐进式培养,也适合不同级别、不同领域工程师的“配餐式”培训,同时支持创新实践。依托清洁能源成套装备技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的建设资源,向省内外本领域相关学校、企业及社会再就业人群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高端精准就业推荐、职业技能竞赛及集训等相关社会行业服务,主要包括企业新型学徒制、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员工轮训、创业培训等,助力区域产业人才培养。

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创新合作中心创新创业实训室和平台预算为100万元,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及其他建设预算为110万,合计220万元。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     邮政编码:110136

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